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中国在时代浪潮中起伏前行。从世界大变局切入,探讨中国怎么来实现经济奇迹,剖析企业家、科学家群体作用。在历史与现实交织里,找寻中国发展脉络,洞察未来走向,解锁中国崛起背后的关键密码。
从工业革命开始,西方国家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包括后来美国崛起。中国过去的经济规模也很大,1820年时GDP占到世界的1/3,直到1860年才被英国超越。但作为一个历史悠远长久的大国,中国在近代却被西方发达国家远远超越。过去40年,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在经济规模、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和大幅度提升。不难想象,当一个拥有世界20%人口的国家进入世界经济强国之列后,全世界格局会发生多么大的变化。
中世纪结束之前,世界各国的差距并不大,大分流始于工业革命之后。近一百多年以来,有些国家发展非常迅速,有些逐渐落后甚至发展停滞。而中国是从一个经济规模巨大、历史悠远长久的大国沦为了落后贫穷的国家,后来又迎头赶上,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快速回到世界重要大国的地位。
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引入了市场机制,让普通百姓有了选择的权利。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企业家的概念,农村包产到户和城市改革后才涌现出一大批企业家,也正是这些企业家成为了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巨大推动力。
回顾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只有把企业家精神焕发出来,鼓励那些最有才能的人去打市场,经济才有可能很快发展起来。英国就很典型的例子,它在17-18世纪初迸发出强大的企业家精神,其工业革命史就是企业家的创新史,一个又一个企业家的故事造就了英国的现代工业文明。中国也一样,改革开放就是中国焕发出企业家精神的过程。
西方国家经过两百多年积累了大量科学技术,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将这些成果为我所用,减少了试错成本,全方位快速追赶,少数新领域同步发展。因此,毋庸置疑,企业家精神和西方的先进科技成果,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获得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基本原因。
当然,我们肯定开放的作用,并不是要低估改革的作用。西方的文明一直就在那里,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也不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若不是政府力推市场化改革,这些外部资源都不会转变为我国的生产力,这是很关键的。
事实上,世上还没有一个国家靠自我封闭发展出现代文明,成功者都是改革与开放的结合。英国作为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早期引领者,工业革命之所以最早发生在英国,一是英国通过改革实现了体制变化,包括光荣革命后确立了产权制度、议会民主制度和有限政府制度等;二是英国通过开放引进了棉纺织业并成为支柱产业,从进口布、纱,到后来直接进口棉,发明了纺织机,再用蒸汽做动力,最终走上了世界强国之路。
首先,英国工业革命促使企业家群体崛起,企业家群体与科学家群体、工业革命与科学革命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是更加偏技术性的成果,科学家发挥的作用有限。比如热力学,有了蒸汽机之后,人们在研究怎么使蒸汽机的效率最大化时才产生了热力学。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家所起的作用就大了。经济发展需要新技术变成生产力,只有生产力才能最终造福整个社会和普通大众。科学家主要是发现自然规律,发明家根据科学家发现的规律,或者凭借自己的直觉和实验,把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创造出来。因此,科学家、发明家很重要,是人类文明很关键的一步,但不是最后一步,甚至不敢说是最关键的步。因为这么多东西最后还需要靠企业家来实现商业化、大众化,最终让更多人受益,把概念、技术和产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让普通百姓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
不仅如此,工业革命中,科学家、发明家还往往离不开企业家的资助,甚至是引导、提需求。
譬如瓦特曾经为改进蒸汽机而负债累累,这时是企业家罗巴克站出来,为其偿还了债务,并且允许瓦特使用他工厂中的工具,还出资跟瓦特合伙申请新蒸汽机的专利权。罗巴克破产后,瓦特的发明事业经历了艰难期,此时另一位企业家,马修·博尔顿,看准蒸汽机的前景,又成立了博尔顿-瓦特公司,资助瓦特继续研究并成为瓦特专利股份的持有者。瓦特的成功离不开这两位企业家的接力资助,所以他说:没有他们,我什么都做不出来。当我在沮丧、失去信心时,是他们给了我帮助。
蒸汽机最初是矿井用来排水的简单工具,瓦特使它由往复运动变成旋转运动后,它变成了能够带动机器的动力,而这背后也是因博尔顿的推动。科学家、发明家对人类的贡献很重要,但是企业家才是将科技变成生产力的真正推动者,他们帮助发明家把抽象的、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惠及普通老百姓的生产力。发明和创新并不一样,创新是使技术具有商业经济价值,创新必须依靠企业家来完成。
当然,有些发明家本身就是企业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托马斯·爱迪生。他拥有上千项发明,同时也是一名企业家,具有活跃的商业头脑。爱迪生名下的好多发明并非他的个人创造,而是由他领导的实验室团队共同完成的。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尼古拉·特斯拉。特斯拉是塞尔维亚移民,曾在爱迪生的公司打工,最后辞职去了西屋公司。特斯拉是一名纯粹的发明家,他的发明包括电动机、无线电等数百项,在技术上的贡献并不逊于爱迪生。爱迪生实现了用电来照明,而特斯拉则将电变成了固定动力并最终取代了蒸汽动力,这是特斯拉对社会的伟大贡献。然而,特斯拉最后贫困潦倒,因为他不像爱迪生那样具备企业家素质,以至于后来大家都知道爱迪生,却少有人了解特斯拉,直到现在马斯克用他的名字为公司命名。
科学家和发明家并不都是做的从0到1,有一个渐进和反复迭代的过程。他们一开始也不清楚自己发明的东西有没有商业经济价值。比如古罗马就有蒸汽机,当时是皇帝用来开宫门的一个玩具,到工业革命有了企业家之后,蒸汽机才真正变成了生产力。有些创造发明是从0到1,还有些发明改进本身就是从1到2或者3,经历无数次的迭代,每次实际上也是一种发明创新,一步就从0到1的极少。比如瓦特改进了纽科门蒸汽机,但瓦特的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贡献非常大,是纽科门蒸汽机做不到的。
企业家对于科学家、发明家而言,一种原因是资助,像瓦特这样的发明家,其背后有好多不为人知的企业家,他们一起推动了科技与生产力的进步。另一方面是企业家提出科学创新和发明的需求,科学家和发明家再依据需求发明创造;并不全是科学家、发明家先创造一个东西,企业家觉得有用再拿走。
商业飞机的发展史就是这样,泛美航空公司创始人胡安·特里普是航空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企业家。1965年,他请波音公司的老朋友比尔·艾伦总裁为他设计和生产比波音707大得多的飞机,于是才有了波音747出现。
不得不承认,科学家、发明家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意志力可能没那么坚定,特别是在研发中遇到困难后就很容易放弃。瓦特曾想放弃研发去当一名测量员以养家糊口,直到他遇到企业家罗巴克和博尔顿。罗巴克破产时唯一剩下的资产是瓦特蒸汽机三分之一的专利权,别的债权人认为这毫不值钱,而博尔顿慧眼识珠,买下了专利权。
从发明到生产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生产链,不是科学家、发明家搞发明创造、企业家搞生产。很多创造发明都是通过企业家的需求倒逼出来的。以石油化学工业行业为例,该行业只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很多大学都设有化工系,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洛克菲勒这样的企业家。石油作为燃料不能像煤炭那样直接点燃,而是要经过分解、提炼、净化等一系列过程,后来人们从石油里提炼出了300多种化工产品,包括造衣服的尼龙等材料。这些成果从生产实践中而来。假如没有石油产业的发展,像麻省理工大学等高校也不可能创立化学工程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