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V观烟台·“品重”与“新质”的绿色交响——2025绿色低碳烟台行活动真正开始启动。来自全国不同平台的多位网络名人齐聚烟台,首站走进全球油气装备领域的领先企业——”),通过实地探访与深度对话,亲身感受这座城市在绿色低碳转型道路上的澎湃活力。
在杰瑞股份的车间与展厅,名人们近距离观摩了企业为应对全球能源转型而研发的一系列尖端装备与技术解决方案。作为行业绿色变革的引领者,杰瑞股份正以持续的科学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推动传统油气装备向智能化、低碳化迈进。
此次探访不仅是为了展现其“硬核”的制造实力,更是为了深入解读这家中国企业如何以前瞻性的布局,积极主导并重塑全球油气行业的绿色未来。
杰瑞股份是一家成立于1999年、员工规模超9000人的全球化上市公司,通过“技术突破+绿色低碳”双轮驱动,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到定义行业标准,走出了一条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高水平发展之路。
上世纪末,中国油气田装备长期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杰瑞股份以自主研发为突破口,仅用十年时间便改写行业格局,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2004年前,国内油田装备90%依赖进口,且多为国外淘汰产品,技术壁垒高筑。杰瑞股份通过持续创新,成功实现页岩气开发装备国产化,将中国页岩气开发成本降低超40%,推动国内油田装备自主化率从不足10%跃升至90%以上。这一变革不仅降低了国内油气开发成本,更为中国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面向海外,杰瑞股份从北美切入,走向全球国际市场拓展之路堪称典范。2012年,杰瑞全套页岩气压裂装备首次进入北美市场,参与美国鹰滩88层大型压裂作业,标志着中国装备正式跻身国际高端市场。2020年,涡轮直驱压裂成套装备实现技术“弯道超车”,性能超越国际同种类型的产品。2021年,自主知识产权燃汽轮机发电机组获北美亿元订单,成为中国高端制造的“国际名片”。如今,杰瑞装备已遍布全球多个油气产区,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代表。
杰瑞股份在技术创新领域屡创佳绩:涡轮压裂车登陆央视《大国重器》,展现中国装备实力;全球首个电驱压裂成套装备填补国际空白,引领行业绿色转型;连续油管下深创9268.88米亚洲纪录,彰显技术深度;天然气压缩机组国内市占率第一,成为行业领军者;海洋装备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完全国产化……这些成就共同铸就了杰瑞股份在油气装备行业的标杆地位。
面对中国页岩气“埋藏深、成本高”的开发挑战,杰瑞股份以技术创新破解行业痛点,推动能源开发向绿色低碳转型,引领行业进入智能、高效、环保的新时代。
针对川渝地区复杂地质条件,杰瑞于2019年推出全球首个电驱压裂成套装备,通过“电驱替代柴驱”实现能耗降低30%、噪音减少50%,大幅度的提高了作业环保性和舒适性。2023年发布的8000型电驱压裂橇更是搭载了自主研发的8000QPE柱塞泵,单机功率相当于3台传统设备,可7×24小时连续作业,在138兆帕压力下实现每分钟2.33立方米排量,满足大排量、高压力、长时间作业需求。目前,该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并在北美井场实现连续16-22小时作业,通过百万次负载测试验证其稳定性,成为全世界页岩气开发的优选装备。
杰瑞AI·R FRAC智慧井场压裂解决方案以AI为核心,构建了压裂智能决策、设备故障诊断、智能管汇、井场安全等八大系统,形成全电驱井场的“智能联合舰队”。这一方案实现了从单机智能到系统协同的跃升,实际应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精准度跃升:压力异常识别精度达100%,柱塞泵风险预判准确率97.8%,大幅度降低了作业风险;效率革命:综合效率提升36%,人员配置优化40%,关键动作5秒完成,明显提高了作业效率;安全防护:管汇滴漏、人员闯入、火焰监测三大技术实现100%安全识别,建立行业新标准,为井场安全保驾护航。
“这不是简单的‘油改电’或数字化改造,而是从单机智能到系统协同的全面升级。”杰瑞技术负责人说,通过AI赋能,杰瑞股份能源开采更聪明、更省力、更安全。
杰瑞股份的绿色低碳实践已形成全球影响力,不仅推动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更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
作为唯一进入北美页岩气核心装备供应链的中国企业,杰瑞装备参与美国页岩气革命,助力其从能源进口国向出口国转变。杰瑞的先进装备和技术为美国页岩气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
在海洋装备领域,杰瑞股份同样取得了显著成就。水下2000米级海底管道预调试设备、ROV释放回收系统等打破海外垄断,实现完全国产化,为中国海洋油气开发提供了自主可控的技术保障。
杰瑞股份在天然气压缩机组业务领域同样表现出色,国内市占率第一,全世界内建设超1000个气体增压项目,助力能源流转“动力心脏”升级。通过提供高效、可靠的天然气压缩解决方案,杰瑞为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家从烟台走向世界的企业,正在飞向更清洁、更高效、更智能的能源未来。在未来的发展中,杰瑞股份将继续秉承创新理念,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