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征程遍地花

来源:ob体育app    发布时间:2025-11-08 08:24:33
内容详情/Details of the content

  近年来,陕西科技系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和陕西省委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创新型陕西和西部强省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13115”科学技术创新工程,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民生科技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为陕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06年10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动员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力量,着力增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全面建设创新型陕西。以实施“13115”科学技术创新工程为标志,科学技术事业进入全方面提升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新阶段。其中,“1”指10个重点领域,“3”指30个重大科学技术专项,后面两个“1”分别指100个省级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和100项重大科学技术产业化项目,“5”是指支持50个科技产业园区建设。

  2007年,“13115”工程共安排重大科学技术专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大科学技术产业化项目、重点科技园区等四大类项目167个,政府资助金额3.4亿元。2008年度“13115”科学技术创新工程提请省政府审定项目158项,省财政用于“13115”科学技术创新工程的投入增加到2亿元,各设区市、县及项目承担单位,也增加了对科技项目的投入。其中,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承担的超导材料项目,得到了“13115”科学技术创新工程的重点支持,并成立了陕西省超导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得该院在超导材料方面开展的相关工艺技术和产品研制,在国际重大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项目ITER竞争中,从国内众多研究生产单位中抢得先机,一举中标,签订了6亿元的国际订单。

  这些项目的实施使陕西省在小麦和油菜良种、绿色果品、新型显示材料、重大装备、移动通信、生物医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科技系统紧紧围绕增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实施“13115”科学技术创新工程,建设创新型陕西的战略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加强宏观规划,颁布了《陕西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陕西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等,积极地推进科技计划体系改革,重点突出了重大科学技术专项的组织实施,取得了一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调整科技计划结构,改进项目评审办法,“13115”科学技术创新工程建设项目评审,采取国家级专家、省内专家结合,严格高分到低分确定项目,保证了计划的公平、公正,发挥了有限财政资金的作用。稳步推进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活力逐渐增强。如,2007年完成的西安电炉研究所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合作改制重组工作,中冶科工集团以现金4500万元出资,科技厅以电炉所经评估确认的资产价值2218万元出资,成立了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在科研院所改制方面作出了新的尝试。目前,该公司依托中冶科工集团资金与市场优势,发挥自身潜力,已走出低谷,焕发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科技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施行了《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科学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省目前共建各类科技公司孵化器30多家;各级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5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中心达到12家,国家重点支持的中心1家,是科技部确认的第一批生产力中心建设示范省之一;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12家,省级企业研究中心132家。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以西安高新区为龙头的关中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慢慢的变成了全国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关中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内各开发区或示范区各具特色,2007年实现总收入2263亿元、总产值1805亿元、工业增加值610亿元,各项指标同比增长均达到2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过亿元的210家,上10亿元的突破100家。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西安交大等4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以及西安软件园等5个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取得较快发展。

  在农业科技示范方面,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创建了10个优质小麦示范基地、5个高产玉米示范基地和5个双低油菜示范基地;实施绿色苹果科技示范工程、山地红枣节水丰产示范工程、高效畜牧业科技示范工程,创建苹果、红枣、奶牛及肉牛科技示范基地各10个。同时建立了150个奶牛养殖小区和示范场,培育创新型奶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0余家;示范绿色苹果标准化生产面积2万亩。高效设施农业10项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使全省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150万亩。在农业科学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上,已建成3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29个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6个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园区。建成34个农业科学技术专家大院,其中9个被科技部列入国家级星火科技专家大院。陕西省率先开通了统一为农服务热线个。选派农业科学技术特派员1570名,为全省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社会发展方面,组织全省科技力量,协作攻关、重点突破、全方面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科技试验示范,加快退耕还林还草进程,一度沙化严重的陕北大地又披上绿装。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陕西省科技工委、省科技厅迅速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5月16日,系统内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的公路、地质、桥梁专家,取道甘南进入四川地震灾区开展工作。6月4日,该院又一批25人组成的评估项目专家组出发,奔赴四川地震灾区进行公路、桥梁、隧道灾害检验测试评估工作。5月13日至6月10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救援小组专家分别在甘肃陇南,陕西咸阳、宝鸡等地联系进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派出专家,对重灾区四川德阳汉旺镇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汉旺厂区受灾情况做考察,对计划在德阳重建的场地进行了现场踏勘。而陕西省遥感中心、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中煤航测遥感局等单位,承担了灾区航空遥感影像拍摄、灾害调查、重点地区重建设计、地震监测等多项繁重的任务。

  据了解,在2008年科技计划项目中,陕西共安排抗震救灾专项经费400万元,用于灾区灾后重建科研开发等方面;同时组织医疗专家赴勉县地震灾区开展医疗技术帮扶活动。

  通过考核,提高党政领导的科技意识和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视程度,是陕西科学技术工作逐步进入主战场的有效手段之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陕西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联合省委组织部对全省10个设区市的107个县(市、区)进行年度科学技术进步考核,促使市县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强化了科技部门职能,推动了科技在服务区域主导产业方面作用的发挥。此外,他们还与省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陕西省贯彻关于推进县(市)科学技术进步的意见细则》,通过计划引导、项目示范、经费支持等措施,增强了科技服务功能。

  近期,陕西省科技术厅与宝鸡市人民政府建立了科学技术创新工作会商制度,重点帮助该市解决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创新了区域科学技术工作机制和模式。

  据悉,近日,科技部将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在西安举行《部省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签字仪式,从而进一步密切部省工作联系,有效集成中央和地方的科技资源,整体促进区域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

推荐产品
首页
电话
留言反馈